发表时间:2025-07-18
在开利暖通的生产车间里,林虹任、林观辉和翁晓峰正各自忙碌着。他们穿着蓝色的工装,手里拿着熟悉的工具,熟练地操作着生产线上的设备。
八年前,他们是广东省高新技术高级工学校2015级制冷专业的学生;八年后,他们成了这家企业的骨干班长。从实习生到管理者,他们的故事没有太多戏剧化的情节,却真实地展现了普通技术工人的成长轨迹。
“技校生能有什么发展?”他们用8年时间交出最硬核答案
2015年,三个少年走进高新技校的校园,选择了同一个专业——制冷设备制造与维修。
中考结束后,家人看好在制冷行业的发展前景,便建议翁晓峰报考相关专业。林虹任的选择更“硬核”——从小爱拆家电的他:“制冷专业?这不就是合法'搞破坏'的机会吗?”而林观辉的理由很实在:“学长说毕业第一年就能月入6000,比很多大学生都强。”
这个被大家视为"又脏又累"的专业,在高新学校的实训室里却充满科技感:管路焊接、智能诊断系统排查故障...他们不知道,这些"好玩"的课程,日后会成为撬动职业生涯的杠杆。
"说到制冷专业要重点培养什么,焊接绝对是排第一位的!"林观辉强调,"我们刚进公司那会儿,有焊工证的直接就能上手关键工序,工资都比别人高一级。在学校要是能考到了国家级焊工证,那真是帮了大忙了。"
翁晓峰接过话茬:"还有制冷系统组装、管路设计这些专业课一定要学扎实。我们公司研发部招人,第一看的就是专业基础。"他回忆道,"记得李智敏老师(他们当时的制冷专业老师)当年带我们拆装压缩机,要求每个人必须独立完成整套系统调试,那会儿觉得太严格,现在想想真是受益匪浅。"
"说到李老师,"林观辉眼睛一亮,"他带我们参加省里技能大赛那次,虽然没拿奖,但见识了行业顶尖水平。回来后我就天天泡在实训室,把比赛要求的制冷系统装了一遍又一遍。"他转头对想象中的学弟学妹说,"你们现在觉得实训课枯燥,等工作了就明白,手上功夫才是吃饭的本钱!"
林虹任总结:"想在这个行业干得好,记住三点:一是证书要考,二是手艺要练,三是眼光要远。企业最缺的就是既懂理论又能实干的人才。"
在这个被机械轰鸣填满的空间里,这三个年轻人组成了特殊的"铁三角"。三人同如今分别掌管着三条生产线,从拧螺丝的实习生到管理百人团队的班长,他们用8年时间完成了一场关于"工匠精神"的生动叙事。
三个制冷95后车间里的青春答卷
2017年夏天,林虹任、翁晓峰先进入了开利暖通实习。从学生变成工人,第一关就是适应工厂的节奏。"第一天上班我就懵了——流水线上的螺丝永远打不完。"林虹任回忆道,实习时晚班要到22:00,回宿舍时"连手机都拿不稳"。
“学校每天上课还有休息时间,工厂是实打实的12小时班。”林虹任回忆,“刚开始真的累,晚上加班到9点半,回去倒头就睡。”
翁晓峰也记得当时的迷茫:“实习工资不高,家里人还问‘是不是被骗了’,但我自己知道,刚出来都是这样,得慢慢熬。”
最难的还不是体力消耗,而是重复性工作带来的枯燥感。“一开始就是打螺丝,一个动作做几百遍。”林虹任说,“时间长了会觉得‘难道我就一直做这个?’”但他们没放弃:“后来想通了,每个岗位都得先做好,才有机会学更多。”
在学校学的技能,真正用到了工作上。“焊接是最直接的。”翁晓峰说,“我们在学校练过铜管焊接,到了工厂直接就能上手,不用从头学。”
林虹任补充:“还有故障排查,比如压缩机不启动,我们在学校实训时遇到过类似问题,到了产线上就能更快找到原因。”
林观辉是毕业后留校一年当水电工工作后,在2018年加入开利暖通。“工厂的要求比学校高多了。”林观辉说,“刚开始返工好几次,后来才慢慢做到一次合格。”
为了提升技术,他们主动向老员工请教,下班后还练习操作。“有次我想学开叉车,就利用下班时间练,结果不小心撞坏了传感器。”林观辉笑着说,“当时吓坏了,幸好公司没追究,还安排专人教我。”本以为会被开除,主管却说:"公司允许试错,但绝不允许隐瞒。"这次经历让他们悟出职场第一课:"在制造业,诚实比完美更重要。"
毕业5年,我们管生产线了
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提升,他们的坚持终于迎来收获。2021年,这个"制冷铁三角"相继迎来职业转折点——林虹任、翁晓峰、林观辉先后被提拔为生产线班长,完成了从一线操作工到管理者的华丽转身。
当年一起打螺丝的兄弟,现在都成了带团队的人。以前是跟着师傅学技术,现在要带着二十多个兄弟完成生产任务,责任完全不一样了。这次晋升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,更是他们八年如一日专注制冷行业的见证。
“现在回头看,那些打螺丝、加夜班的日子都成了最宝贵的经验。”林虹任说,“正因为经历过每一个环节,现在管理起来才能说到点子上。”
“带团队和做工人完全不一样。”翁晓峰说,“以前只要管好自己,现在要协调几十个人,还要保证产量和质量。”
林观辉总结道:“遇到问题马上解决,不拖到第二天,‘今日事今日毕’。”
他们把学校“6S管理”搬进车间,让组员们理解何为“高新标准”,这些都带来了实绩:三人带领的班组连续三年获评“质量标杆”,2023年更创下单月零瑕疵的行业纪录。
开利暖通HR直言:这批高新制冷毕业生表现碾压其他院校!
除了林虹任等优秀毕业生代表,开利暖通还吸纳了多位高新毕业生,多名15级至17级学生已成长为基层管理骨干,他们专业扎实,将制冷技术高效应用于实践,并展现出快速适应能力,从实习生逐步晋升为多能工和技术骨干。
在与开利暖通HR黄主管沟通时了解到,企业高度认可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责任心,认为其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远超其他院校学生,尤其在优化生产流程、提升效率及安全管理方面贡献突出。
高新毕业生凭借"短平快"的工作风格(快速适应、踏实钻研、高效执行),胜任重复性生产任务,还通过师徒制培养带动团队成长。黄主管表示,他们从操作岗晋升至管理岗的路径清晰,未来有望成为车间主管或主任,并特别赞赏其在预防安全事故、推动6S管理等方面的主动作为,为企业节省了管理成本,成为内部人才储备的中坚力量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