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课本上的革命英雄走出文字,当红色家书化作声情并茂的演讲,当历史场景成为沉浸式课堂——近日,高新学校打破传统思政教育边界,将红色教育从教室延伸至校内红色教育基地,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“行走的思政课”。

第一站:历史“讲解员”诞生记
“同学们,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校内红色教育基地,去探寻那些熠熠生辉的精神坐标。”学生们怀着激动与期待的心情踏入了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圣地,在这里,一幅幅生动的展板、一件件珍贵的史料,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,讲述着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。
在红色基地的“共产党人精神谱系”展区,学生们化身“小小讲解员”,通过深度研读黄旭华、袁隆平等英雄人物的事迹,用镜头记录下自己的讲解视频。从隐姓埋名的核潜艇之父到扎根基层的扶贫书记,学生们用生动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,让英雄故事穿越时空,焕发新生。这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致敬,更是一场对红色精神的接力传承。

第二站:红色家书“声”动人心
“意映卿卿如晤……”在基地的“红色家书墙”前,学生们手持林觉民《与妻书》、赵一曼《示儿信》等珍贵信件,用饱含深情的演讲,将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与赤子之心娓娓道来。一封封泛黄的家书,在少年们的演绎下,化作直击心灵的“声音博物馆”。视频记录下的不仅是语言的感染力,更是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脉动。
第三站:感悟“笔”尖流淌
参观结束后,学生们用文字定格触动心灵的瞬间。有的写道:“黄旭华爷爷的‘深潜’人生,让我懂得真正的奉献是无声的坚守”;有的感慨:“林觉民的绝笔信里,藏着比生命更重的家国担当”。一篇篇感悟,既是历史的回响,更是青春的誓言,让红色教育从“入眼”到“入心”。








这次从课内延伸到课堂外的红色教育基地学习活动,让学生们在生动的实践中深入了解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,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与力量。通过人物故事分享、红色家书诵读、摄影作品展示以及书写参观感悟等多种形式,学生们全方位、多角度地触摸到了红色精神的脉搏,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校园里生根发芽、开花结果。

高新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的红色教育方式,让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。我们相信,这些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青年们,将在红色精神的滋养下,成长为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的新时代好青年,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书写更加壮丽的篇章!一起期待,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,高新的校园里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青春之花!